在教师节之际,我院于9月9日-10日召开了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教务处副处长胡燕、丁晓蕾,院长卢勇,科技史学科点负责人盛邦跃,院长助理伽红凯出席会议。我院姚兆余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刘宇婧副教授应邀分别分享了一流课程建设、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经验。学院大类课程建设负责人、通识核心课负责人、青年教师代表等30多人参加了会议。院党委书记李日葵在会议间隙专程看望了参会代表。
9月9日下午的会议主题是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会议由伽红凯主持。
卢勇首先致辞。他说,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石。我们学院作为南农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塑教育的灵魂,构建融洽的师生感情,培养好未来的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他指出,我们在教师节这个时刻召开学院教学高质量研讨会,以这种方式庆祝教师节,意义非凡,也显示了学院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希望大家通过这次研讨,交流心得,直面问题,探讨对策,共同助推学院本科教学的发展。
交流环节,姚兆余介绍了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农村社会学》建设的实践和经验。他梳理了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的发展历程,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资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农村社会学》的建设情况。他认为,一流课程建设,除了要明确课程性质、确定课程目标之外,还需要长期积累和坚持不懈,要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加强团队建设。他分享的课程教学设计和为学生开列的农村社会学100部经典著作书单,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刘宇婧分享了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经验。她的团队历时10个月打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今年从全国465个教师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比赛一等奖。她着重就课堂实录录制、创新报告撰写、教学理念凝炼、逻辑主线梳理、标题打磨、封面设计、赛道选择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心得体会。特别是教育理念凝炼、赛道选择,让与会者深受启发。
系主任和支部书记代表张兴宇、余德贵、郑华伟、孙永军、周辉国、吴昊等就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导师制建设、实践教学经费、校外兼职教师聘用、教学工作量、创新创业比赛、两校区课表安排及通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反映,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丁晓蕾作会议交流指导。她从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结合人文学院的实际情况,对学院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破解之策。一是对专业作全面的布局和发展措施上的谋划,以适应当下的专业改革与调整。从长远看,要通过交叉发展,办出专业特色和优势;从当前工作来讲,要认真做好专业建设标准,认真做实专业评估。二是强化课程建设为专业服务、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理念,通过每年集体修订教学大纲,做好课程内容的更新和迭代。三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组织。四是站在和学生同一个高度的平台上面去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探索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9月10日上午的会议议题是学院教学工作部署,大类课程和通识核心课程建设研讨。会议由卢勇主持。
伽红凯传达了学校新学期教学工作的会议精神,对学院教学工作的难点和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破解对策。他认为,目前学院教学评估、专业优化、两校区教学、本科教学进入了关键期,为此,学院教学工作的开展将坚持有利于学生、有利于教师、有利于学院这三个原则;通过外拓资源,内统存量,破解学院教学工作的一些现实问题;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制度,为老师赋能;建设师生学习共同体,恰当时间推广本科导师制,多渠道为学生赋能。
徐磊老师作为大类课程代表,汇报了《法学概论》课程建设的实践和思考。吴昊老师作为通识核心课程代表,汇报了《世界农业文明史》课程建设与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刘影、伽红凯、谭放、田素研等老师先后交流了各自牵头的大类课程建设的情况。刘传俊、薛慧、周辉国、朱志平、黎海明、阎莉、郑华伟、王小璐等老师分别作为通识核心课程建设负责人或代表,交流了相关通识核心课程建设及教学的现状,对进一步优化通识核心课程教学提出了建议。
胡燕对会议作交流指导。她说,在教师节之际,人文学院召开这次会议,说明全院上下都在思考如何做好教学工作,彰显了学院教学工作的生机与活力。结合与会老师的交流,她希望学院通过课程群建设去破解学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课程群建设过程中,调配好优质师资资源,形成一个有梯队的教学课程群的架构;内拓资源,利用好学院学科丰富的优势,以学科之间的交叉来组织课程群,优化专业设置;以学生为中心建构师生共同体,处理好课程群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盛邦跃作会议总结。他说,得悉学院在教师节之际召开这次会议,作为有40多年教龄的教师非常感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认识,盛邦跃对与会者就做好本科教学工作畅谈了自己的体会。他认为,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有“三心”。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时刻以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要求自己,上好每一节课。其次要有爱心,善待每一个在南农求学的学子,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教学上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完善。第三是精心,以精益求精的精神组织教学,精心地准备教案、选择案例、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他指出,当前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只有具备“三心”的老师才能主动站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高度,认真对待每门课程,主动吸收与自己所讲课程相关的最新的知识,融会贯通到课程里面,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一流人才。
(供稿/胡必强,编辑校对/胡必强,审稿/卢勇、李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