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锦瑟华年 扬帆起航:我院举办2023年“学农史·强农识”第三届科学技术史暑期学校

    发布时间:2023/08/27     访问次数:

    为持续拓展我院科学技术史研究生优秀生源,为“知农爱农”人才培养把好入口关,我院精心策划了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招生的2023年“学农史·强农识”第三届科学技术史暑期学校,同时还邀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樊志民教授、南京大学胡阿祥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晋文教授作为暑期学校的讲座教授。

    20237月中旬,我院暑期学校招生活动全面开展。本次暑期学校以“学农史·强农识”为主题,共吸引全国80余名优秀学子报名,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来自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30余名优秀学子入选正式学员。

    815日上午,暑期学校开班仪式在逸夫楼6047会议室召开,开班仪式由学院党委书记李日葵主持。学院院长卢勇致开幕辞,并介绍学院发展历史、学科布局、师资队伍、科研平台、研究生教育以及就业前景等情况,诚挚邀请立志农业史研究的优秀学子进入南农大深造,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贡献青春力量,简短不失隆重的开班仪式给所有正式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初体验。

    此次暑期学校总共包括9场专家授课以及1次博物馆参观游学活动,采取“专家授课+专题讨论”的方式,旨在引导学员在相关领域中拓展学术思维,鼓励他们积极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提前公布的授课计划使得学员们能够根据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法,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并且阅读丰富的学术文献,对每个专题的专业知识有足够的了解,从而更好理解课程相关内容,并在每个专题授课结束后展开深入而广泛的学术交流。






    此次暑期学校涵盖了农业史研究领域前沿的、核心的主题,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研究议题,总体呈现出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专业背景的多样性。暑期班的授课专家专业背景多样,学历层次丰富,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和提出疑问,具有前沿高端、丰富生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们的学术研究热情。与此同时,讲座融合了传统史学、社会学、农学、考古学、文化学、地理学、伦理学等方法,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体现了学科交叉学术研究的活力。

    二是课程教学的系统性。为了促进学员深层次理解农史研究,主办方精心设计了全面且系统的教学课程,既注重学科的基础知识,又兼顾前沿的学术问题,既讲授实践性的研究方法,也开展理论性的概念探讨,讲授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农业史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例如传统作物史、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乡村社会发展、大运河文化遗产研究、农业伦理学等。

    三是学术交流的丰富性。学术互动、交流和讨论是暑期班的重要环节,在讲座互动和学术沙龙中,学员们积极主动地与授课教授畅所欲言,对讲座中所讲述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学员之间也会就相关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经过近一周充实的学术研学,学员们在这段时间里相识相知、砥砺切磋,汲取最前沿的学科知识与学术成果,延展了自身的研究视角与兴趣范围,并与同辈教师结下深厚的学术情谊。

    与此同时,暑期学校优秀学员评选邀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杨乙丹副院长、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赵艳萍副院长担任优秀学员评委专家,与卢勇院长、沈志忠主任组成评选委员会,最终选出9位优秀学员。

    8月16日下午结业仪式上,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卢勇与各位学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听取了每一位学员的感受。卢勇院长对学员的努力和其学术的热情表示赞赏,并表示学术的交流与合作是学科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他鼓励学员们在思辨性、批判性思维方面要有更高的提升,站在国家、社会、行业发展的角度,凝聚出更具有价值的研究议题,促进传统农业的长足进步,并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推进学科的发展。最后,暑期学校的教授老师们向优秀学员颁发了优秀学员证书,以表彰其在暑期学校期间展现的学术热情和思维洞见,并期许他们能够在学术的探索之路上勇创佳绩。

    (文/吴昊、张鹏,图/张鹏、杨世军,编辑校对/吴昊,审稿/李日葵、卢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