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2023

EN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第二届田野工作坊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11/05     访问次数:

      2019年11月1日至5日,由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承办,《节日研究》编辑部学术支持的“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第二届田野工作坊”在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中国民间文化传承示范基地高淳桠溪开幕。


     

      本次工作坊围绕节日研究主题,组织、安排了5场学术讲座与2次村落田野调查活动。工作坊日程紧凑有序、活动丰富多样,圆满达成了田野工作坊的预期设计效果。

      来自南京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曹娅丽教授以《民族地区的节日与节气文化》为主题,通过瑰丽多彩的青海少数民族节日,向大家介绍了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的文化特色。在数十年的田野实践中,曹老师积累了丰富的少数民族调研经验,她结合地理状况、人文历史,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西北少数民族的信仰规范、仪式礼仪、节日功能等内容。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杨秀则以《节日与节气文化当代传承——以浙江嘉兴端午节为例》为题,结合自己丰富的田野调查经验,以浙江嘉兴端午节的成果为例,介绍了田野调查的基本程序、过程难点等详细内容,令在场师生受益良多。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陶思炎教授作了题为《基本规律与文化结构——谈中华传统节日》的专题讲座。他围绕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与基本规律、传统节日的符号释读、传统节日的传承演变路径、传统节日的文化结构、传统节日的基本色调、主要传统节日的文化特点等六个方面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内涵、当代发展进行了解读。
      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丹紧紧抓住节日中的“节艺”,以《传统民间艺术在都市中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运用了大量的实例,表明了传统民间艺术不同于一般的艺术,而有着民俗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等重要特点,阐述了传统民间艺术在都市中的呈现空间,分析了传统民间艺术在都市中的传承方式,并归纳总结出传统民间艺术在都市中的五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在互动环节,就具体的一些地方展示传统民间艺术的做法,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激烈讨论,思想不断地碰撞。


      南京师范大学白莉教授则以《南京地区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与田野调查》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她向在座师生介绍了日本青年学者川濑由高在南京的田野经验及其学术成果,并结合自身对南京地区十多年的调研经验,提出了目前南京节日相关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此外,白老师还结合具体案例与相关文献,详细介绍了包括秦淮灯会、天妃宫庙会、清明节祭扫习俗、端午习俗、中秋祭月习俗、重阳登高习俗等在内的南京地区节日习俗。白老师亲切的话语,丰富的案例,精彩的叙述,让大家对南京地区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了解有所加深,并初步达成与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的合作意愿。


      在工作坊期间,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和社会学专业的15名硕士研究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于11月2日下午和11月4日全天,在季中扬老师、杨秀老师、曹娅丽老师、张丹老师、张兴宇老师、周阳老师及朱志平老师的带领下,针对高淳桠溪镇瑶宕村、大山村、西舍村、漆桥村、东坝村、武家嘴村、蒋山村、高淳老街等村落与古街巷,对各自关注的村落节日传统、村落艺术、民间信仰、村落组织习俗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田野访谈,增强了学员对江苏传统村落的直观认知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