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我院举行科学技术史学科专业发展研讨会 刘旭院士莅临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07     访问次数:

    115日上午,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举行科学技术史学科专业发展研讨会。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旭院士莅临指导。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荣顺,南京农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科学技术史学科点点长盛邦跃,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李日葵,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卢勇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谭光万出席本次研讨会。科学技术史学科全体教师以及硕博研究生共20余人参与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上半场由李日葵主持。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荣顺致开幕辞,并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以及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的情况。科学技术史学科点点长盛邦跃分别从学科历史、学科建设、学科近期成果、学科平台以及学科面临的困境和措施等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科技史的情况。


    研讨会下半场由卢勇主持。首先,刘院士以《我国农业古籍中的作物种质资源》为题做主题报告。报告分为四个部分,即我国农业古籍概述、骨干农书所载作物种质资源的主要特征、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的协同演变、作物品种区域适应性和引种问题。刘院士详细介绍了中国古农书存世的概况,并纵向比较了不同历史时期传统农学思想与古农书成书的关系。之后,刘院士结合自身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视角,用数据统计方法提出中国古代农书中作物种质资源具有种类多样性、生产首要性、记载滞后性与延续性以及认知发展规律性的四大特点。在此基础上,刘院士认为中国古代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之间存在着协同演变的关系,比如糯性饮食偏好、多样化食物需求、食疗养生文化、士人风气与梅兰竹菊以及物种命名与时代人文需求等方面,观点耳目一新。最后,刘院士提出古农书中记载的作物品种区域适应性和引种问题,提到品种具有区域适应性问题,并以占城稻、杨梅等物种为例讲述历史时期物种适应了新的生境从而引种成功的案例,并指出这对当下品种推广起到了借鉴作用。不难发现,刘院士的主题报告就是告诉我们在物种引种与推广的过程中要善于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值得我们致敬、品味、思考。

    主题报告结束后,卢勇、包平、沈志忠、姜萍、夏如兵、路璐、郭文等诸位老师分别介绍了自己研究方向、团队成员以及研究近况,使刘院士能更为微观的了解科技史研究现状。由此,刘院士在最后总结发言上,提出科技史研究要确立“干什么”的意识,即研究本源、发现规律、服务社会三个方面,特别强调科技史要“守正创新”,建议科技史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坚守传统研究特色,又要积极拓宽研究领域服务社会,通盘考虑,整体发展。最后,刘院士深情回顾了与科技史学科长期合作的历程,也表示将继续鼎力支持南农科技史的发展,希望科技史传承百年基业,越办越好。

    最后,盛邦跃教授代表学科点感谢刘院士一直以来对科技史的关心和支持。李日葵书记与卢勇院长代表学院对刘院士莅临人文学院指导表示感谢,对刘院士长期心系科技史的情怀表示感动,并指出刘院士的研究领域与学院以及科技史当下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此次研讨会交流必将为科技史学科乃至人文学院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供稿/吴昊,图片/王永霞,编辑/吴昊,审稿/李日葵、卢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