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2023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荣顺出席年会并讲话。学校图书馆(文化遗产部)党总支书记朱世桂、教务处副处长白振田、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主任倪丹梅、保卫处副处长杨坚、图书馆副馆长辛闻等作为嘉宾应邀与会指导。学院党委书记李日葵,院长卢勇,副书记冯绪猛,副院长朱利群、戚晓明,院长助理伽红凯、杨博文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李日葵主持。

吴荣顺在讲话充分肯定了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在2023年取得的成绩,并综合最新的国家政策精神,对学院的学科发展作了高屋建瓴的指引;结合学院人才队伍情况,提出了加强人才培育的指导性意见;依据师德师风要求,强调了纪律意识。他希望学院通过此次学术年会,回顾过去一年的亮点业绩,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对标先进,找出症结,破解难题,共同擘画人文学院的美好未来,谋划人文学院的“诗与远方”。

卢勇从党建工作、教学工作、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学生发展、社会服务六个方面,汇报了学院2023年度发展情况。

2023年,学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按照学校党政的部署,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党委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突出大抓基层导向,1个项目获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立项,2个项目获省社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立项,“党建+”研究成果多次被《新华日报》等党报党刊全文转载,“党建+”模式成效初现。在教学方面,文化遗产、农村区域发展2个专业获评软科A+;《农村社会学》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人获江苏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课程入选江苏省高校美育精品课程;6本教材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四五”首批规划教材,1本教材入选“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本教材入选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资助项目;两位教师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项目获 2023 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课题重点项目;1人获江苏省基本功展示大赛个人全能一等奖、个人最佳单项奖;新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9个、耕读教育基地 1 个、劳动教育基地 2 个;1篇论文荣获江苏省高校优秀毕业论文;艺术系学生参加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在学科建设方面,全国政协常委刘旭院士受聘担任科技史(农业史)学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参加南农中美联合中心轮值会议(2023),重启双方合作;举办了“民俗学40周年年会”“农业伦理学年会”“绿色低碳法治”“农业能给美国历史拿些什么上台面”等重要的学术会议。在科研方面,2023 年学院共获得 6 项国家级项目立项,到账科研经费 1247 万元;建言资政,多篇文章被《半月谈》刊发、《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全面展现南农人文精神;对接国家战略目标,学术服务社会需求,主持的“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获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立中华物产与文明探源协同创新中心,参与筹备全国首届大豆产业博览会。在学生发展方面,育人作品或活动四上“学习强国”;激发“双创”动能,1项目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比赛银奖,3个项目获“挑战杯”省级奖;学生年终就业率96.49%,位列全校就业率第3名。在社会服务方面,书记、院长齐上阵,助力麻江直播带货,拓展了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学院荣获定点帮扶麻江“先进集体”,1人获“定点帮扶先进个人”;拓展校地合作渠道,与苏州市共建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文化遗产研究院,与新沂市共建江苏省首个科技小院;1人获评江苏省科技镇长省级荣誉团员,农遗团队荣获仙居县“乡村振兴特殊贡献奖”、吴中区“乡村文化振兴卓越贡献奖”、吴江区“乡村振兴特殊贡献奖”。
系主任沈志忠、张兴宇、崔峰、余德贵、孙永军、周辉国,先后从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融合等方面介绍了科技史系、社会学系、旅游管理系、农村发展系、法律系、艺术系2023年的工作进展、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党支部书记吴昊、杨灿君、尹燕、郑华伟、尹雪英、李燕等先后汇报了各支部在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方面的常规工作情况和“党建+”的实践探索及工工作模式等特色工作情况,对深化“党建+”模式,实现“党建+”品牌化,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下午,会议分成2组,开展青年教师科研工作汇报。刘爽、朱锁玲、李惠、苏静、吴昊、伽红凯、殷志华、黎海明、刘春、刘春卉、朱慧劼、杨博文、杨灿君、张兴宇、郑华伟、范虹珏、徐磊、韩光等分别结合自己的科研情况,围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数字人文、乡村振兴、农业考古、乡村治理、养老服务、全球碳市场规则下中国方案、民俗传承、区域规划、数字乡村治理、科学研究中个人信息权利等研究课题,汇报了最新的研究进展。盛邦跃、杨旺生、卢勇、包平、姚兆余、丁晓蕾、朱利群、戚晓明、路璐等教授现场予以评点、把脉。


(文/宗和,图/朱志明、张世纪,审稿/卢勇、李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