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党建引领,共绘发展蓝图|人文学院赴“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开展校地共建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03     访问次数:



    4月1日,2025“我们的节日·南京”校地共建交流会在“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实践基地顺利举办。南京市文联副主席、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首席专家季中扬,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周长城,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高级非遗策展人黄伟清,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品牌推广部主任、“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主任梁建恕,齐鲁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山东省民俗学会秘书长朱振华,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李日葵,社会学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杨灿君、系主任张兴宇,旅游管理系主任苏静,艺术系主任朱志平,团委副书记林延胜及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党员志愿者代表出席本次交流活动。会议由张兴宇主持。


    62E7E


    会议伊始,“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教师党支部及研究生第四党支部负责人签约共建南京节日文化传承功能型党支部。李日葵为“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运营专员颁发人文学院就业创业导师聘书,季中扬、周长城为人文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党员志愿者代表颁发“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文化传播青年志愿者聘书。


    40E2F

    153211


    主题研讨环节,与会嘉宾重点围绕“传统节日当代振兴与产学研服务矩阵建设路径”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梁建恕介绍了近年来节日工作室在探索振兴传统节日方面的具体思路和做法,并就深化传统节日产学研服务矩阵建设行动,进一步擦亮南京节日品牌提出针对性工作方案。张兴宇、苏静、朱志平分别代表社会学系、旅游管理系、艺术系汇报了各系专业建设情况及助推传统节日产学研服务矩阵建设的构思。文化传播青年志愿者代表张育菲立足高校大学生角色定位,分享了青年人参与传统节日当代振兴行动的可及性。


    9ECE2


    专家点评环节,季中扬结合高校赋能传统节日产学研矩阵建设的具体抓手问题,指出推动传统节日振兴必须要接地气,通过搭建产学研一体的节日数字化互动平台,发挥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与时俱进地探索开展一系列更具文化意义和吸引力的节日文化传播实践活动。黄伟清强调,传统节日当代振兴应当充分了解城乡民众的实际生活需求,明确传统节日与非遗保护传承的内核,突破固有思维束缚,建议整合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等资源,通过文创IP孵化、沉浸式体验场景开发、非遗技艺产学研联动等路径,全面提升节日品牌的文化辐射力。


    101FC7


    随后,李日葵、周长城作总结讲话。李日葵首先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人文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单位领导和嘉宾表示感谢。他表示,学院党建工作着重在思想引领和党建业务双融双促等方面展开,本次校地共建交流会恰逢其时,为功能型党支部建设做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功能型党支部的作用,围绕学习教育、业务交流、作用发挥等方面,重点推进田野调查、节日文化传承直播、青年志愿者数字平台建设等工作。


    49E9E


    周长城在讲话中强调,近年来南京报业集团立足传统节日振兴实践,尝试探索新方法,希望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节日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城乡民众福祉。集团未来将着重发挥校地共建智库优势,依托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力量,结合现代传播手段,创新节日活动形式;同时密切关注提升节日文化传播的社会效益,进一步丰富“我们的节日”理论支撑和学术成果,不断增强节日的文化感染力和综合影响力。


    4C480


    校地共建交流期间,齐鲁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山东省民俗学会秘书长朱振华教授还受邀作了题为“人才+融合+传播:节日文化传承新格局”的专题讲座。


    3616E


    本次交流会进一步深化了校地合作,为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未来在党建引领下,各方将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以节日文化传承为根基,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文/张育菲;图/高洁宜;编辑/李嘉仪;校对/王誉茜;审核/朱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