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社会学博士生导师吴惠芳教授应邀做客我院学术论坛,围绕“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国内启示”主题做专题学术讲座。我院院长卢勇教授、社会学系党支部书记杨灿君副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张兴宇副教授、地标研究中心主任伽红凯副教授、江苏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刘海峰副教授及我院近百名学生到场学习。我院副院长戚晓明教授主持本次论坛。
论坛伊始,戚晓明教授代表到场全体师生对吴惠芳教授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对吴惠芳教授的学术成就做了简单介绍。
会上,吴惠芳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业社会学团队所做的相关研究;为大家讲述了多功能农业出现的背景,并紧密结合自身“FAO课题”研究经验及对荷兰“亲近动物有机农场”及“集康养、农场点、休闲、教育为一体的农村”等调研经验,从农业基础设施、多功能性、生产者与消费者间关系等方面总结了欧洲多功能农业的发展现状。随后,吴惠芳教授向在场师生详细介绍了荷兰地区合作社的杰出案例——北弗省合作社。她介绍了北弗省合作社注重制度化的交流与合作、维护改善自然景观的现状和北弗省合作社的十条共享价值道义经济,并结合该案例总结出地方合作社的特征。最后,她从政策话语和社会学学术话语出发,结合当下我国农业发展案例及发展实际,提出“多大(小)是小农?”“小农可否现代化?”“生机需求与农业效益如何兼顾?”等问题,呼吁与会师生积极思索“中国农业的未来是什么”,并对中国未来多功能农业发展做出展望。
作为与谈人,卢勇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对吴惠芳教授多层次解读多功能农业发展案例内容详实的讲座表示了感谢。他指出中国农村发展具有无限可能,对中国农业发展国际化研究做出展望,并鼓励本院学生“开眼看世界,从世界角度看待中国农业发展”。
问答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围绕自身思考、专业认知等方面展开了热烈交流。戚晓明副院长结合韩国农村调研实际,指出中、日、韩及讲座中提到的欧洲国家农业农村发展之间的差异,并就“如何把青壮年人口吸引回农村”等问题进行交流。社会学系主任张兴宇结合江苏调研案例,就中外电商诚信及诚信机制的建立问题、江苏农业农村调研状况与吴惠芳教授进行交流。地标研究中心主任伽红凯副教授就讲座中提到循环农业、农业文化遗产等问题与吴惠芳教授作了交流。与会学生也结合国内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向吴慧芳教授进行请教。
论坛最后,戚晓明副院长代表学院感谢吴惠芳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此次学术论坛聚焦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国内启示,紧密结合多功能农业发展国际、国内案例,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意义,与会老师学生都感到受益良多。
(文字/李嘉仪,图片/魏潇田,审核/章利华,编辑/王誉茜,审核/戚晓明)